特别报道 | 第四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5-11-22 01:04 浏览量:1
2025年11月19日,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铸就儿童友好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马列坚、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陈少鹏、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陈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出席会议并致辞。“友好致辞”篇章由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主持。
马列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儿童事业发展,亲切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儿童工作者队伍建设,指出“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自2021年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来,历经五年实践探索,各试点城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将儿童友好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功能布局,推动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标识。未来,我们要持续深耕细作、拓展广度,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建设,既要实现城乡全覆盖,又要重点关注乡村儿童的发展需求,使其在更大范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围绕儿童成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将儿童友好建设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紧密衔接、一体推进;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合力,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引导,让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认知与自觉行动。
陈少鹏表示,推进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为孩子们创造安全宜居的成长环境,是关乎国家未来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坚持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发布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和可复制经验清单,为各地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面向未来,要把儿童优先发展贯穿于城市更新行动之中,从好房子到好小区、好社区、好街区、好城区,进行系统性建设与提升,为儿童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不断铸就儿童更加美好的未来。
陈俊表示,“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各地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五个友好”建设要求,系统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前已有4批次116个城市纳入试点建设范围。展望未来,我们要在“十四五”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基础上,乘势而上推动儿童友好建设由阶段性的“城市建试点”转向常态化的“全面建机制”。在具体实施中,聚焦“扩面”,推动儿童友好建设向更多地方延伸覆盖;聚焦“提质”,推动儿童优先原则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聚焦“增效”,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儿童友好建设推进机制。
毕曼达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2019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携手,共同探索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国家政策的实施路径。同时,我们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妇联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通力协作,积极推动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强化地方实践,切实提升了儿童及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品质。展望未来,联合国儿基会建议重点关注四个战略方向:首先,缩小地区差异,将覆盖面扩展至更多农村和偏远地区;第二,将气候行动置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第三,推动创新与技术应用。联合国儿基会倡导公平包容的数字赋能,让创新技术成为弥合差距的工具。鼓励发展儿童友好的数字解决方案,以提升政策透明度与社会责任。此外,切实保障儿童网络安全。
主持丨王凯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全国妇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各地政府部门、妇联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校外教育机构、文化传媒及社会组织的代表,近150人线下参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