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嘉兴“童成长”模式获全国点赞

更新时间:2025-11-13 16:54  浏览量:1

11月12日上午,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童成长”项目总结交流活动开幕式在嘉兴南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项目地区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童成长”项目的实践成果,探索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的新路径,推动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落地生根,惠及全国少年儿童。本次活动由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联合主办,嘉兴市妇女联合会承办,嘉兴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嘉兴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协办。

“童成长”项目是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起的一项儿童关爱保护服务计划,旨在推广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队伍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8个省区的12个地市州,累计培养项目骨干师资、地方督导及妇联干部千余名,开展积极养育家长工作坊2万余场,直接服务家长超过10万人次,惠及2万余个家庭及3万余名儿童。

活动现场,中国儿童中心作《“童成长”项目的实践与展望》专题报告。浙江省嘉兴市、江苏省昆山市、重庆市巴南区、青海省西宁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江西省赣州市、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等作为典型代表,分享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与创新做法。

回望“童成长”项目在浙江的探索之路,创新与突破贯穿始终。中国儿童中心在会上特别点赞嘉兴探索的“四融四可”模式,该模式通过提升家庭支持服务、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作为浙江省首个也是唯一的项目点,自2024年项目落地启动后,嘉兴从顶层设计入手,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推动五县(市)两区结合地域特色精准施策。各项目点积极探索特色服务模式,从留守儿童“暖心陪伴计划”到“亲子共学工作坊”,再到特殊儿童的“融合成长行动”,每一项实践都精准回应了儿童的发展需求,让项目真正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年多来,嘉兴已在全市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布设81个项目点,实现镇(街道)全覆盖,新增骨干189名,服务家庭2000余户。

嘉兴“童成长”项目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这一广阔背景。近年来,嘉兴始终秉持“儿童优先”理念,将儿童发展深度融入城乡融合战略,加快构建全域覆盖、优质均衡的儿童发展支撑体系。连续两年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嘉兴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嘉兴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系统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以“童成长”等项目为抓手,嘉兴编制全国首个《“童成长”项目指导服务操作指南》,开发“童成长·家长工作坊”“童友好·儿童心理团辅”等系列服务,实现113个儿童友好社区全域覆盖。嘉兴还率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持续完善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打造协同育人的“嘉兴矩阵”,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共同体。

与此同时,嘉兴持续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制度、品牌和模式上创新突破,承办全国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全省率先成立地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打造“幼有善育”民生品牌,推广“青蓝万家”社区家庭教育、传习好家风红色研学等特色模式,不断推动家庭教育服务提质增效。

“不能让好项目成为一阵风。”嘉兴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敏红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童成长’项目,拓展跨区域交流合作,完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温暖、包容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全国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嘉兴力量。”

接下来,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还将组织儿童、家长及项目人员代表畅谈收获与感悟,并赴嘉兴市党群服务中心、嘉兴市实验小学、七星街道湘城社区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同步开展项目评估报告会。

陶慧琳、赵丽焕

场馆介绍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位于北京市东安门大街64号、王府井小吃一条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是直属文化部的国家剧院成立于1956年。47年来,中国儿艺在全国儿童戏剧界一直发挥着代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她面向全国3亿8千...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64号
乘2、210、819路等东华门站下车
中国儿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