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世界患者安全日|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呼吁:着力实现中国儿童/新生儿麻醉的“四个更加”

更新时间:2025-09-18 16:30  浏览量:1

2025年9月17日是第七个“世界患者安全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主题确定为“Safe care for every newborn and every child(为每个新生儿和每个儿童提供安全的医疗照护)”,口号是“Patient safety from the start!”(患者安全,从生命起点开始!)。麻醉学科在围术期儿童与新生儿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在此呼吁全国麻醉同道,共同推动我国儿童与新生儿麻醉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儿童/新生儿麻醉取得的进步

过去十年,中国儿童与新生儿麻醉在学科建设、人力资源、规范制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大儿童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纷纷设立儿童麻醉亚专业团队,使复杂手术(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外科手术)的麻醉成功率显著提升;全国麻醉医生人数已超过9万人,为儿童手术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各级麻醉学会和学术组织陆续发布术前禁食、镇静管理、日间手术等指南,不断推动实践标准化;部分医院还探索应用AI用药剂量计算工具和儿童镇静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推广家长陪伴诱导,在提升医疗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儿童的人文关怀。

二、中国儿童/新生儿麻醉面临的挑战

中国儿童与新生儿麻醉仍面临诸多挑战:人力不足与专科化水平较低,调查显示真正被认定为“儿科麻醉医师”的比例仅约 3%,专科化发展亟待加强;标准落实存在差异,禁食管理、药物剂量、镇静资质、复苏设施等执行标准在不同医院间差距明显;设备与监测条件不均衡,基层医院儿童专用气道工具、输注设备和监护仪普及不足,部分机构仍使用成人设备替代;高危群体管理不足,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心脏病和 OSA 患儿的围术期评估与管理尚未规范化;在数据与事件管理方面,尚未建立覆盖全国的儿童麻醉安全数据库。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在政策与指南层面已有一定进展,但这些多为学会或专家共识性质,政策效力有限;在国家层面,尚缺乏覆盖全国、具有强制力的儿童/新生儿麻醉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全国数据库建设和专业人才覆盖率提升的专项政策。

三、中国儿童/新生儿麻醉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儿童与新生儿麻醉的发展将呈现多重趋势:

在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需制定全国统一的《儿童麻醉安全指南》,并建立核心质控指标体系;

在专科化与分级诊疗方面,要推动建设区域性儿童麻醉中心,带动基层医院形成“中心—协作—基层”的服务网络;

在培训与能力提升方面,依托国家级儿童麻醉培训基地,专科儿科麻醉医师比例将逐步提高;

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方面,通过推广全国儿童麻醉数据库和AI风险预测模型,提升全流程安全管理水平;

在患者与家长参与方面,加强健康宣教,推广家长陪伴和安全核查,进一步增强人文关怀与患儿体验。

四、努力实现中国儿童/新生儿

麻醉的“四个更加”

(一)更加安全——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防线

为进一步推动儿童与新生儿麻醉的安全与质量提升,应成立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儿童/新生儿麻醉专业组,从组织层面有力加强全国范围内的麻醉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风险分层工具和操作流程,覆盖ASA分级、早产/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等高危患儿特点,确保风险评估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同时,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儿童/新生儿麻醉质控指标体系,如低体温发生率、术中低氧率、药物差错率等核心指标,以实现精准监测与持续改进。更为重要的是,在年度麻醉质控目标中应同时纳入成人与儿童/新生儿双重指标,构建覆盖不同年龄群体的全方位质控体系,推动我国麻醉质量管理的整体提升与均衡发展。

(二)更加可及——缩小城乡与区域差距

在提升可及性方面,应重点推进以下举措:

建立“国家中心—区域中心—基层医院”三级质控网络,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格局;

逐步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儿科麻醉服务的覆盖率,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儿科麻醉医疗服务与专业人才的全覆盖;

建设远程质控与培训平台,实时采集各地数据并进行在线督导与继续教育,缩小地区间能力差距;

依托“织网行动”,将儿童/新生儿麻醉质控指标纳入各级质控中心的考察与调研内容,推动城乡、区域及不同层级医院在安全标准和服务质量上的同步提升。

(三)更加人文——以儿童和家庭为中心

在更加人文方面,应从患儿与家庭的视角出发,推动安全与关怀并重的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发布《儿童麻醉安全科普手册》,推广“家长参与手术安全核查清单”,鼓励家长在身份确认、病史告知和过敏核对等关键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

推广家长陪伴诱导,并在候诊区和恢复室营造儿童友好型环境,通过卡通布置、音乐干预等方式缓解患儿焦虑;

在质控体系中纳入人文关怀类指标,如家长满意度、术前焦虑改善率等,以更全面反映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第二受害者”支持机制,帮助儿童/新生儿麻醉医护人员在不良事件后获得及时的心理疏导与专业支持,推动形成有温度的安全文化。

(四)更高质量——推动学科发展与持续改进

在更高质量方面,应着力推动学科发展与持续改进。

制定儿童/新生儿麻醉专科培训计划,逐步提高专职儿童麻醉医师比例,夯实专业人才基础;

鼓励各地、各级医疗机构联合建设全国儿童麻醉安全数据库,依托“全生命周期麻醉安全数据平台”实现病例、并发症与改进措施的持续采集与分析;

积极推动中国儿童麻醉质控指标体系与国际标准对齐,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临床特点,形成具有中国 特色的“中国方案”;

启动《中国儿童麻醉安全行动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与时间表,推动国家在儿童专用设备配置和人力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我国儿童/新生儿麻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儿童与新生儿麻醉安全是国家患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挑战依然存在。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将以“更加安全、更加可及、更加人文、更高质量”为核心抓手,通过专业组建设、质量指标完善、双轨质控体系与覆盖率提升的全面推进,努力实现“麻醉安全,从生命起点开始!”的庄严承诺,为中国的儿童和新生儿提供更安全、更可及、更人文、更高质量的麻醉医疗服务。

场馆介绍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位于北京市东安门大街64号、王府井小吃一条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是直属文化部的国家剧院成立于1956年。47年来,中国儿艺在全国儿童戏剧界一直发挥着代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她面向全国3亿8千...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64号
乘2、210、819路等东华门站下车
中国儿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