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照顾宝宝成长,爸爸该怎么做?亲身力行10件事,孩子发育好更聪明

更新时间:2025-08-01 15:47  浏览量:1

深夜十点,闺蜜的视频通话突然亮起,屏幕里她眼眶泛红,怀里八个月大的女儿正哼哼唧唧,书桌前七岁的儿子还在歪头写作业。“我活成了单亲妈妈。”她声音哽咽,“他爸出差半个月刚回来,现在在客厅刷手机,两个孩子的尿布、作业、辅食全压在我身上。我不是要他多有钱,就想要他搭把手啊……”

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家庭里悄然上演。中国儿童中心《中国0~6岁儿童家庭教养中的父母角色调查研究》显示,90%的父母认同“共同教养”,但实际中父亲在生活照料、亲子陪伴、教育指导上的参与度普遍低于母亲。那些“隐身”的爸爸,究竟是不愿参与,还是不知如何参与?

一位新手爸爸曾向育儿群求助:“想帮老婆换尿布,结果宝宝哭得更凶;想哄睡,拍背的力道总不对;想喂奶,奶粉比例调错三次……最后老婆说‘你别添乱了’,我就只能退到一边。”这样的“笨手笨脚”,成了许多爸爸退出育儿一线的借口。可他们不知道,宝宝出生时对父母的依赖是均等的——你第一次笨拙的抱姿、颤抖着拍嗝的动作、甚至换尿布时手忙脚乱的样子,都会在宝宝的记忆里刻下“爸爸在”的安全感。

哈佛大学研究证实,婴儿期与父亲高频对话的孩子,3岁时语言能力平均高出同龄人27%;美国医学博士罗恩的追踪调查则发现,父亲陪伴运动的孩子,不仅身体素质更优,对“坚持”“合作”等品质的理解也更深刻。这些数据背后,藏着一个被忽视的真相:父亲的参与,不是“帮忙”,而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块拼图”。

反观“丧偶式育儿”的家庭,母亲长期高压导致情绪耗竭,孩子则因父爱的缺失出现安全感不足、规则意识薄弱等问题。心理学研究显示,缺乏父亲陪伴的儿童,出现社交焦虑的概率是正常家庭的2.3倍。而那些父亲积极参与的家庭里,孩子往往更自信:他们会指着爸爸教的积木城堡说“这是我和爸爸搭的”,会在运动时喊着“爸爸说要坚持”,会在犯错后主动说“爸爸说要承担”——父亲的每一次参与,都在为孩子的成长注入“心理能量”。

那么,爸爸该如何“正确入局”?不妨从这10件小事开始:

1. 从“基础护理”学起

换尿布、拍嗝、洗澡、抚触,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是建立亲子联结的第一步。不必追求完美,宝宝需要的是“爸爸在尝试”的温度。就像一位二胎爸爸分享的:“第一次给小女儿洗澡,我紧张得手发抖,结果她反而咯咯笑,现在她一看到我拿浴盆就扑过来。”

2. 做宝宝的“第一回应者”

宝宝的一个眼神、一声轻哼、一次伸手,都是在说“我需要你”。及时回应,哪怕只是微笑着摸摸他的小手,也能让他知道“我的信号被爸爸接收了”。研究发现,3个月内被父亲高频回应的宝宝,1岁时的社交主动性提升40%。

3. 把“废话”变成“智力启蒙”

换尿布时说“宝宝的小脚丫动得真欢”,喂奶时说“这是香香的奶粉,像不像爸爸喝的牛奶?”,这些“没营养”的对话,会激活宝宝大脑的语言区域。等他会说话了,再鼓励他复述、提问,语言能力会像小树苗一样“蹭蹭长”。

4. 用“爸爸式游戏”激活探索欲

和妈妈的温柔陪伴不同,爸爸的游戏自带“冒险基因”:举高抛接(注意安全)、搭积木比赛、玩“寻宝”游戏……这些互动能刺激宝宝的大运动发展,更能让他在“爸爸保护我”的安全感里,勇敢探索新事物。

5. 运动不是“任务”,是“成长课”

带宝宝学爬、学走,大一点后一起踢球、骑车、爬山。运动时的放松状态,最适合传递“坚持”“合作”的理念。一位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儿子学骑车总摔跤,我没急着扶,而是蹲下来问他:‘刚才为什么会倒?我们一起找原因好不好?’现在他遇到困难,第一反应是‘我和爸爸想办法’。”

6. 规则建立要“温柔而坚定”

2-4岁是秩序敏感期,爸爸要成为“规则守护者”。宝宝乱扔玩具时,温和但明确地说“玩具要回家”;他抢小朋友的东西时,坚定地引导“我们可以用交换的方式”。这些底线教育,会内化成他未来的行为准则。

7. 记录成长的“专属记忆”

准备一本成长相册,和宝宝一起贴照片、写备注:“今天宝宝第一次叫爸爸”“和爸爸搭的积木城堡高1米”。这些记录不仅是回忆,更是宝宝感受到“爸爸重视我”的证据。

8. 带他“看见更大的世界”

逛菜市场认蔬菜、去科技馆看恐龙模型、到公园观察蚂蚁搬家……这些生活体验,比早教课更能激发宝宝的好奇心。一位爸爸的故事让人暖心:“我每周带女儿去一次菜市场,现在她能说出20多种菜名,还会问‘为什么土豆长在土里’——这可比我教她背唐诗有意思多了。”

9. 给妈妈“爱的支持”

爸爸对妈妈的体贴,是宝宝最早的“爱的教育”。一句“你歇会儿,我来哄睡”,一次主动包揽的家务,都会让妈妈更从容,而这份从容会传递给宝宝,让他的内心更安定。

10. 允许自己“不完美”

育儿没有“满分爸爸”,不必因一次失误自责。累了就和宝宝一起躺会儿,错了就蹲下来对他说“爸爸刚才太急了,我们重新来”。在宝宝眼里,愿意尝试、愿意改变的爸爸,就是最棒的爸爸。

作家龙应台说:“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可在这有限的陪伴里,爸爸的每一次参与,都是在孩子的生命里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它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芽,变成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人相处时的从容,探索世界时的好奇。

愿每一位爸爸都能放下手机,弯下腰,蹲到宝宝的高度——你伸出的手,托起的不仅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小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温度,和一个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

场馆介绍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位于北京市东安门大街64号、王府井小吃一条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是直属文化部的国家剧院成立于1956年。47年来,中国儿艺在全国儿童戏剧界一直发挥着代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她面向全国3亿8千...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64号
乘2、210、819路等东华门站下车
中国儿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