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剧《花木兰》全国巡演启动!寓教于乐引爆暑期档

更新时间:2025-05-07 19:00  浏览量:3

## 当花木兰穿越时空来到孩子身边:一场颠覆传统的教育实验


儿童剧《花木兰》即将亮相洛阳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段流传千年的诗句,如今正以全新的方式叩击着当代儿童的心扉。儿童剧《花木兰》全国巡演的启动,不仅是一场暑期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叩问——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为孩子讲述英雄故事?


儿童剧《花木兰》即将亮相洛阳,带娃来感受巾帼英雄风姿


传统认知中,花木兰是教科书里那个代父从军的孝女典范,是被符号化的道德标杆。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北朝民歌《木兰诗》的原始版本中,花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她会为"对镜贴花黄"而欣喜,也会因"火伴皆惊忙"而得意。这种人性化的细节在历史长河中被逐渐简化,最终演变成了单薄的道德符号。儿童剧《花木兰》的突破性在于,它让这位古代女英雄从历史的神坛走下,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感的"大姐姐"。


河南儿童剧《花木兰》入选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


制作团队在角色塑造上展现出惊人的创新勇气。舞台上,花木兰不再是不苟言笑的战争机器,而是一个会害怕、会犹豫、也会在军营里闹笑话的普通女孩。某场戏中,她偷偷练习男性走姿却同手同脚的桥段,引得小观众们捧腹大笑;深夜想家时躲在被窝里哭泣的场景,又让孩子们红了眼眶。这种去神化的处理非但没有削弱英雄形象,反而通过建立情感共鸣,让价值观传递更为润物无声。据北京首演后的问卷调查显示,87%的小观众表示"想成为木兰姐姐那样勇敢的人",这一数据远超传统说教式教育的效果。


《花木兰》巡演 2015年大型儿童音乐剧《花木兰》全国巡演   &


该剧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绝妙融合。舞台上,汉代画像砖的美学风格与全息投影技术交织,古筝伴奏中巧妙融入电子音乐元素。最令人称奇的是"虚拟战场"场景——小观众通过AR设备,可以亲眼目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壮阔景象。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第四面墙,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课本知识。广州场演出中,一个孩子在看完整场表演后认真地对母亲说:"妈妈,原来古诗里写的都是真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化传承最朴素的真谛。


在价值观传递方面,制作团队展现了难得的现代意识。花木兰不再仅是孝道的代言人,剧作着重展现了她突破性别桎梏的勇气、面对困境的智慧以及与战友的深厚情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归来见天子"段落的改编——剧中花木兰婉拒官职的决定,被诠释为对个人价值的清醒认知,这一处理获得了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在观剧后指出:"这种不刻意强调性别对立,而是突出个体价值实现的表现方式,更符合当代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


演出互动环节的设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教育创新。每场演出后的"我与木兰对话"工作坊中,孩子们可以穿着特制盔甲体验"万里赴戎机"的重量,通过情景游戏理解"将军百战死"的残酷。上海站活动中,一个小女孩在体验后感慨道:"原来木兰姐姐的盔甲这么重,她真了不起!"这种具身认知的方式,比任何道德说教都更具教育穿透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剧组开发的配套教育APP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方式收集"木兰勋章",完成从"孝亲"到"爱国"的价值观进阶训练,这种游戏化学习模式正在改写德育教育的历史。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儿童剧《花木兰》给出了文化传承的创新范式——它证明价值观教育可以不用板着脸进行,历史人物能够以鲜活的姿态走进儿童心灵。当台下的小观众为木兰的胜利欢呼,为她的离别落泪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然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这或许就是制作团队最了不起的成就:他们让一个古老的英雄故事,成为了照亮当代儿童精神世界的一束光。


暑期将至,这场穿越时空的相遇正在全国蔓延。与其说是家长带孩子看剧,不如说是两代人共同经历一次文化的洗礼。当剧场灯光暗下,当千年前的诗句在孩子们口中传唱,我们突然明白:真正的教育,从来都是灵魂与灵魂的共鸣。


场馆介绍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位于北京市东安门大街64号、王府井小吃一条街。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是直属文化部的国家剧院成立于1956年。47年来,中国儿艺在全国儿童戏剧界一直发挥着代表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作用。她面向全国3亿8千...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东安门大街64号
乘2、210、819路等东华门站下车
中国儿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