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的台球选手长住英国
更新时间:2025-05-06 21:32 浏览量:4
台球选手选择长期居住在英国,尤其是斯诺克领域的顶尖选手,是由职业生态、训练资源、赛事体系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既体现了斯诺克运动的全球化特征,也反映了英国作为传统强国的核心地位。以下从六个维度展开分析:
斯诺克职业巡回赛(WST)全年 22 站赛事中,18 站排名赛中有 12 站在英国本土举办,包括 “三大赛” 中的世锦赛(谢菲尔德)、英锦赛(约克)和大师赛(伦敦)。
选手若想保持高排名,需频繁参赛,例如 2024/25 赛季的英格兰公开赛、英国公开赛、苏格兰公开赛等均在英国境内举行。
长期居住可显著降低差旅成本和时间消耗,例如丁俊晖在谢菲尔德购置房产,方便参加克鲁斯堡剧院的世锦赛。
职业选手需通过积分维持排名,而英国赛事占全年积分的 60% 以上。例如,世锦赛冠军可获 15 万积分,英锦赛冠军 10 万积分,这些赛事均在英国举办。
若选手居住在其他国家(如中国),需承担频繁跨时区飞行的疲劳,可能影响竞技状态。
赵心童在 2025 年世锦赛夺冠前,通过 Q Tour(英国职业资格选拔赛)连夺四站冠军,正是得益于在英国的长期驻训。
英国拥有全球最密集的专业斯诺克训练中心。例如:
谢菲尔德:克鲁斯堡剧院周边聚集了 10 余家职业球房,如 Star Academy、World Snooker Academy,提供 12 张以上比赛级球台和视频分析系统。
曼彻斯特:丁俊晖自费创办的培训学院,邀请亨得利、邦德等名帅执教,成为中国选手的 “海外基地”。
伦敦:亚历山大宫(大师赛举办地)配备恒温恒湿球房,模拟比赛环境。
英国聚集了全球 80% 的职业选手(约 128 人),形成高密度的训练对手网络。
例如,赵心童在禁赛期与奥沙利文、特鲁姆普合练,提升防守能力。这种 “高手如云” 的环境,使选手能随时进行高强度对抗训练,而其他国家(如中国)的职业选手密度不足,难以满足训练需求。
英国为职业选手提供 “国际运动员签证”(International Sportsperson visa),允许在英工作 3 年,续签后可申请永居。该签证要求:
竞技水平:需通过世界台联(WST)或英国体育机构认证。
薪资门槛:年收入不低于 20,480 英镑(约 19 万人民币)。
语言能力:英语达到 CEFR A1 级(相当于雅思 1.5 分)。
选手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签证状态:
短期访问签证:参加单站赛事(如中国公开赛)可申请 6 个月商务签证。
家属签证:伴侣和子女可随行,子女享受免费公立教育。
税务规划:通过信托或公司架构降低税负。例如,丁俊晖以个人名义持有房产,而商业活动收入通过公司账户分流。
尽管英国生活成本较高(如谢菲尔德月租 1,000 英镑),但职业选手收入可观:
赛事奖金:世锦赛冠军 50 万英镑(约 480 万人民币),即使扣除 45% 税款和 2.5% 发展基金,税后仍有 26.25 万英镑。
商业代言:丁俊晖年收入超千万人民币,其中 80% 来自中国品牌。
青训收入:丁俊晖的学院每年培训 50 余名学员,每人年费 1.2 万英镑。
英国房产兼具居住与投资属性。例如,丁俊晖在谢菲尔德的房产价值从 2010 年的 40 万英镑涨至 2025 年的 120 万英镑,年均增值 7%。
此外,英国的金融体系允许选手通过抵押贷款、理财等方式管理资产。
英国裁判使用英语执裁,选手需熟悉术语(如 “snooker”“free ball”)。长期居住可提升沟通效率,减少因语言误解导致的判罚争议。
例如,中国选手肖国栋曾因 “time penalty”(超时判罚)与裁判产生分歧,后通过在英生活改善了英语能力。
英国媒体对斯诺克的报道深度远超其他国家。例如,BBC 对世锦赛进行全程直播,《每日邮报》开设专栏分析战术。选手若想提升知名度,需频繁接受采访、参与节目,长期居住可增强与媒体的合作关系。
并非所有选手都长住英国:
尼尔・罗伯逊(澳大利亚):居住在墨尔本,通过 “fly-in-fly-out” 模式参赛,每年在英停留约 6 个月。
卢卡・布雷切尔(比利时):因赛事密度和训练需求,选择长住谢菲尔德。
奥沙利文(英国):计划迁居中东,利用免税政策和商业机会。
中国每年举办 5 站赛事(如武汉公开赛、南京国锦赛),总奖金占比达 25%4。部分选手(如赵心童)开始平衡中英居住时间,利用国内商业活动增加收入。
但英国仍是职业选手的 “大本营”,因为中国赛事多集中在下半年,而上半年的英国赛事(如英锦赛、大师赛)对排名至关重要。
英国在斯诺克领域的核心地位,源于其赛事体系的完整性、训练资源的集中性、政策环境的友好性以及文化传统的深厚性。尽管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中东等地的赛事影响力提升,但英国仍在以下方面保持优势:
职业资格体系:Q Tour(职业资格选拔赛)和世锦赛资格赛均在英国举办,选手需通过本地赛事获得参赛资格。
历史积淀:克鲁斯堡剧院、亚历山德拉宫等场馆承载着斯诺克的文化符号,选手视其为 “圣地”。
裁判与规则:世界台联(WST)总部位于英国,规则制定和裁判培训均以英国为中心。
因此,对于职业选手而言,长住英国是追求竞技成就与商业价值的最优解,而非单纯的地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