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儿女,烽火抗争!话剧《运河1935》将在德州大剧院上演
更新时间:2025-04-17 12:35 浏览量:9
原创话剧《运河1935》
“运河天上来哟,船行在水中央。
夜黑去撒网,归来迎天光!迎天光哟!”
话剧《运河1935》取材于大运河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小说《渔火》和《蒲柳人家》,由王培公、陈建忠编剧,王延松导演,“一部运河史,即是半部中华文明史。”由北演公司出品的话剧《运河1935》将顺着运河沿线省市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运河文化传播运河精神,带领观众们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运河儿女的爱国情怀与英勇抗争。
剧情简介
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地下党员周勤肩负组建抗日队伍的任务,回到他阔别三年的家乡-大运河畔号称“京门脸子”的北通州。此时的通州,因为日本侵略军的步步紧逼和国民政府的一再退让,已经成了“三不管”地区;大汉奸殷汝耕正策划 “冀东独立”,局势相当复杂 。
周勤团结爱国将领姚六合,打入敌人内部,同时联络船家女望日莲等群众,深入调查日军制造毒品“金丹一号”的阴谋。大运河畔,一场生死较量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该剧通过浪漫生动的戏剧语言和极具本土化的行为风格,精心描摹以周勤、周瑞两兄弟为代表的运河儿女群像,致敬在民族危难中奋起救国的中国共产党人,传承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诚意之作 亮点纷呈
《运河1935》的文本结构层次分明,叙事流畅,二度创作更是从舞台空间、艺术呈现上丰富了剧作的文化意蕴。首先,舞台设计向我们展示的大运河景致大气浑厚、变化多端、韵致唯美,其中既有水岸、渔行的市井生活写实,又有苇丛的幽美、渔船的灵动,更有大拱桥的壮观通达。而大拱桥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不仅壮美且形象地象征了大运河儿女的坚韧、伟岸。
剧中,音乐的烘托在人物心理刻画和展现戏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凸显与强化的作用,音乐使戏剧的发展充满情感的张力。船作为剧中的主要场景,其动态性不仅表现出大运河题材的独特风韵,也与戏剧动作紧密有机地相联,剧中矛盾冲突的主要节点都发生在船上,通过船的游弋来表现战斗的进程。在船与岸、人与河的互动中,拉开了运河儿女保护大运河、捍卫民族尊严、与日寇及卖国汉奸殊死斗争的戏剧场景。
导演以浓烈的笔触表现了以周勤为代表的运河儿女的民族大义,为了打击敌人的阴谋,他们战胜了一己私利,走出了亲情爱情的牵绊,最终,周勤给家乡带回的抗日星火粉碎了敌人的“金丹一号”计划,周瑞也在最后时刻幡然醒悟,吞下了韩小蜇子让他谋害哥哥的“金丹一号”,在周勤焚烧“金丹一号”的胜利火焰中,让自己的灵魂回归正途。
河流有着自然的属性,也有着人文的属性。当河流融入人的生活与命运时,人对于河流的情感也会如融进血脉般地亲近。民族存亡之际,大运河的波涛激荡起的是运河儿女的血性,正像剧中周家老掌柜心心念念的“周家名号要保持干净”那样,是大运河儿女的民族大义守住了大运河的干净,浓墨重彩的大运河故事是一曲家国情怀的颂歌。
演出信息
(以上价位8折开票)
票务热线|Ticket hotline
2237770/2237700运河儿女,烽火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