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新韵唱古今 匠心打磨铸精品——铜陵市艺术剧院《汤生与鹂娘》成功首演并召开专家研讨会
更新时间:2025-04-13 22:16 浏览量:11
汤生与鹂娘
成功首演
暮春时节的铜陵市枞阳县文广影视中心灯火璀璨,4月12日晚,由铜陵市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黄梅戏《汤生与鹂娘》在此成功首演。这部历时四年筹备的新编古装剧,以诗化的舞台呈现和创新的音乐设计,在观众席间掀起阵阵掌声浪潮。次日,来自安徽省文旅厅、中国音乐学院、安徽艺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齐聚一堂,为这部黄梅新作的精进提升展开热烈讨论。
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汤生与鹂娘》的成功首演,标志着传统戏曲现代转型的一次重要突破。项目孵化的全过程展现了政府文化工程对地方文艺创作的精准赋能,通过“国家扶持+地方培育”的双轨机制,推动安徽戏剧生态的良性发展。该剧首演后形成的“文化涟漪效应”,既为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艺术IP范例,也以剧场艺术的感染力唤醒了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认同,彰显了戏曲艺术在当代文化建构中的独特价值。
壹
诗画相融 演绎奇缘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24年度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汤生与鹂娘》是一部黄梅戏与枞阳腔多声腔融合的大戏,根据汤显祖曾游历铜陵的史实,讲述戏剧家汤生游历安徽铜官府时的一段传奇经历。舞台以流动的徽派水墨为视觉基调,主演的翩翩舞姿和唱腔,将黄梅戏传统身段与现代舞语汇巧妙交融。《汤生与鹂娘》以古装历史题材大戏作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铜陵本土地域文化。
贰
集思广益 共话传承
13日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传统戏曲现代化表达”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安徽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韩军特别点赞剧中的音乐设计,他表示“老腔新唱”的处理既亲切又新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也提出建议:“可以考虑增加汤显祖创作《牡丹亭》的隐喻线索,让传统文化IP产生联动效应。”研讨中,灯光设计如何更好配合移动舞台、方言念白与普通话的平衡等专业话题引发热烈讨论。
叁
精雕细琢 打造精品
“首演只是起点,我们要把这部剧磨成能留得住的精品。”铜陵市艺术剧院院长王丽娟表示,创作团队将根据专家意见继续打磨剧目,争取呈现出一部更完美的戏曲大戏。
窗外春光明媚,会议室内的讨论持续升温。这场头脑风暴,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传统艺术在新时代迸发的生命力。这部承载着地域文化基因的黄梅新作,正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踏歌前行。
三个春梦,引出旷世奇缘;
两位痴人,喜逢戏中知音;
一段奇遇,成就爱情佳话;
明代汤生,不求功名,酷爱粉墨,在铜官府“牡丹亭”戏楼巧遇名伶鹂娘,两人一见钟情。
汤生同窗好友沈嘉彦入赘相府,出京巡察,将《西厢记》作为淫戏禁绝,鹂娘因此卷入风化案,戴罪狱中。汤生出面求情,点破沈巡按口是心非的虚伪嘴脸和升迁邀宠的功利之心,沈巡按恼羞成怒,堂审鹂娘,却审出自己未发迹前的荒唐风流往事。
鹂娘假死入梦与汤生结为夫妻,汤生为救爱人掘坟开棺又犯下死罪,戏班众人一出大戏《包待制三勘蝴蝶梦》,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救汤生与鹂娘逃出生天,而沈巡按终因心中有鬼为心魔所困,沦落疯癫……